2010年農村青年 國 際 交流研習心得報告

文/練明義

此次能夠參與中日農業交流研習團特別要感謝OISCA中華民國總會黃理事智信先生的介紹,因活動時間及所參訪
的地點不同,謹依每日的行程簡述心得和大家分享。

2010、8、30出發日
晨8:00參加研習活動的8位團員在桃園國際機場會合準備出發,總會潘組長趕來送機,預祝此次交流活動順
利圓滿。下午到達日本隨即安排住進東京OISCA總部宿舍,由台日交流業務主辦岡田文弘先生主持簡短行程說明會,決定將分A、B兩組進行參訪並安排餐會歡迎本團的到訪,讓大夥更加的了解彼此,以利行程。

2010、8、31參訪行程第一站
靜岡〈森町〉
B組成員有吳建和先生(本會常務理事兼研習團團長)林正盛先生(五股農會理事長)黃麗卿(玫瑰花農場管
理)及本人練明義(休閒農園管理),經一宿的休息大夥帶著既緊張又興奮的心情準備前往第一站森町研習參訪。
在東京總部員工餐廳早餐過後分組將行李經由OISCA公務車送往新宿車站,人員則由岡田先生陪同搭電車在新宿會合,再前往新幹線車站,幾經轉車後終於到達浜松。一出車站,就看見OISCA靜岡縣支部事務局長市村孝一先生在等待我們的到達,在靜岡期間都是由市村先生安排行程及接送。首先驅車前往森町,在森町人民會議廳裡集結了所有招待人員,包括坂中直美先生、鈴木正利先生(兩人均為OISCA袋井周智支局副會長)及伊藤美鈴小姐(森町教育委員會本次翻譯人員)經再次慎重討論確認在森町的參訪行程,即前往具有四百多年歷史的遠江國一宮小國神社,是現今日本皇室依然會前往參拜的神社,古木參天的景色使人心曠神怡,可惜天氣異常,溫度飆升創日本百年來的最高溫。
此處深秋亦是賞楓景點,附近的茶園位於半山腰的高地,栽種面積達650甲,參訪處面積為65甲,茶產業為靜岡重要的經濟作物,處處可見當地人為防霜害的風扇設施及防山豬的電線圍籬(用蓄電池供電不會危害生命)茶葉一年兩收,為機械式採集茶葉。接著參訪的遠州中央農協園田出荷場,為農協萵苣育苗及包裝保鮮中心,保鮮設備先進,萵苣保鮮流程為先預冷10°C抽真空及去除水分,一次完成為時15分鐘。因栽種人口減少及人口老化的關係,目前都已改為半機械方式,架設蔬菜保溫支架也採用半機械式以提高效率,育苗中心穴盤經自動化機器處理,介質、種子及灑水一次完成,溫室每天5次自動灑水,一個月後即可定苗,穴盤育種成功率95%以上。
到訪森町體驗の里アクテイ森時間較遲,有些商家已經休息,但展覽館依然營業,還是看到森町傳統產業鬼瓦燒、和紙製作簡介及傳統染布(類似客家藍染)隨後坂中副會長邀請團員一起去洗當地人造溫泉放鬆身心,體驗日本澡堂文化,結束今日的行程,當晚寄宿坂中副會長的家。

2010、09、01 續訪森町
清晨五點,坂中副會長邀約團員至太田川,用八卦網捕香魚(每年開放部分河道供町內民眾捕魚)到河邊已
看見許多民眾開始作業,捕魚宛如全民運動,在此見識到當地民眾的保育觀念及河邊的綠化(此地人口約2萬)。
早餐過後立即展開今天的行程,首站參訪相羽哈密瓜溫室,是精緻高價農業的模範,全區八棟溫室,一棟為育苗室另七棟為生產室,全年溫度最高40°C,夜間降溫至22-23°C,因此溫室內需有控溫裝置,夏天及冬天種植品種不同,栽種間距也不同,夏天34CM冬天36CM,每株受粉3粒果實一週後再選留一粒果實,授粉後50天採收,甜度約15至16度,採收後一星期內吃完風味最佳。淘汰的小果也販售到高級法式餐館,一粒約100圓日幣,採收後果實的果柄需用醋酸樹脂保鮮。第二站參訪有機堆肥場,因本地農田一年3次輪作〈玉米、稻米、萵苣〉,有機堆肥以收集牧場動物排泄物混合稻殼或木屑及適當的水分再用攪拌器充分的攪拌混合。
午餐過後由市村先生安排拜訪町長村松藤雄先生,他親切詢問行程安排和各位團員在台的工作狀況並介紹森町的特色及產業。接下來是參訪無花果園,此作物壽命約20年,產期8-11月,每株可結300個果實,落葉後下雞糞或牛糞10CM至採收時每兩星期追肥一次。
隨後參訪太田川水庫,因到達時間太遲,只能大概參觀,坂田先生告知水庫的功用為防洪及調節一般用水和農田用水,最大特色為水庫四周圍的人造林永不砍伐。
今日最後的行程是參訪友田家住宅,是有300年以上歷史的建物,宅邊的梨樹也都超過百年,許多町內的梨樹為其子孫。屋宅的特點為冬暖夏涼。晚餐由森町國際交流協會及OS I CA靜岡支部安排夜宿森町休閒農園,中、日兩國的國旗高掛在會場中央,可以深深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及友誼。

2010、09、02
今天又是個移動日,一早,市村先生又來接我們準備前往下一站岐阜羽島。前往新幹線車站途中順道參觀
OSICA高校,這是一所很特別的學校,不只要學習一般高中課程,更要學習如何對待大地,學習人與自然共同生活,更有世界各國學子一起在此學習,以體會世界一家的觀念。宿舍是通舖,讓學生體認團體的生活重要。我們在學校與師生共用午餐後,就搭乘新幹線前往下一站—岐阜羽島。一出車站就見到了岐阜縣支部事務局長田村秀次先生及所紀子小姐(支部財務)相互簡單介紹後驅車前往岐阜新聞報社(部長為OISCA創會成員之一)參訪兼接受訪問。
岐阜中央支局會長高橋實野也到場關心在岐阜學習行程的安排,緊接著安排拜訪瑞穗市長堀孝正先生,市長親切詢問各位團員在台的工作項目並介紹岐阜的特色及產業,期待我們在此觀摩能有所收穫。
本市的農特產為富有柿,本人在台中亦有栽種,市長建議我如有空可去巴西參觀,那裡的栽種品質相當好。結束拜會市長也完成了今日的行程。晚餐由大垣支局及其國際交流協會安排歡迎餐會。

2010、09、03 參訪岐阜各產業
首站參訪揖斐川工業,由遠藤弘志部長親自接待講解,此公司原為混凝土公司轉型為此區域重要的育苗場及
肥料公司,其育苗培養土主要原料為清洗砂石的黏土及附近礦場的亞碳土再混合一些有機肥份製成,研發出水稻的育苗土及花農所需的花苗。其流程均為自動化,其中花苗培育由荷蘭引進自動化生產將其公司生產的製品完全發揮到極至,更提高其公司的效益。接著參訪本巢市產業建設部,由後藤弘志先生接待,本想了解甜柿加工利用的種類方法,因不是產季無法多了解,只能在展示館參觀和口頭轉述。
第三站參訪岐阜花木流通中心,是日本第一家花卉流通中心,目前有150名會員,都是利用網路連接掌握第一手信息創造商業先機,因此銷售地點由供貨人決定。午餐由本巢支局提供,餐後前往岐阜農村高等學校參訪。由教務長鹿渡慎一郎先生向我們介紹該校的歷史及其科系(流通、園藝、森林、生物、食品、環境、動物等
七學科)學生在每科系學習一年後再依其興趣選擇不同類組(每學科細分三個類組)培育更專精優秀的人才。此一擁有百年歷史的農業高校本著校訓(不撓不屈)的精神在豐富的自然環境中培育〝生命〞〝心〞和〝夢想〞。
目前該校在岐阜縣為學子們的第二志願。在前往白鳥町的路上由白鳥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金山久明先生引見郡上市長日置敏明先生,市長親切的介紹郡上的傳統文化及其冬天的滑雪場,目前正積極發展觀光產業,從台灣來的遊客也漸漸的增加,席間我們也誠摯邀請市長參觀台北的花博會。
晚上與白鳥町國際交流協會進行餐會交流,會中相互介紹及分配當晚每個團員民宿的地點及主人,我分配到經
營溫泉民宿(奧美濃園)三島勳先生的家。

2010、09、04
參觀白鳥町特產醃製梅,由主任黑田隆成先生講解從採收到成品很詳細的說明,順道參觀農特產販賣中心,農產由農民自行提供,價格自訂,隨後參訪農協的溫室栽種〈番茄及甜椒〉較特別的是栽種的培養土是由椰絲為主原料製成的有機肥,並可連用三年不用更換,可惜肥料公司當日休息無法參觀。因行程的關係無法參加當晚白鳥町的白鳥舞〈徹夜跳舞連續三天〉告別了美麗的白鳥直接前往川島町,當晚住川島國際交流協會會員的家,接待我的會員是漥田基子。


2010、09、05
今天的行程完全由接待家庭安排行程大多為歷史文化為主,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淡水水族館,此館的水生物
主要是以岐阜縣主要河川〈長良川〉為主,結合學者生態調查,政府及區域民眾相互配合建造出一棟四樓高的主館,行動路線規劃相當流暢,由最高一層樓代表河川的上游一直到最底層樓為下游,其間詳細介紹水生物的種類,何種瀕臨絕滅,何種為保育類皆詳細說明,目前此館已成為重要的觀光景點,也帶動鄰近的商業活動,更重要是教育民眾的環保觀念,實在值得我國借鏡學習。

2010、09、06
一早,田村事務局長就到集合地等待各團員,準備展開今天岐阜最後一天的行程,首先觀摩的是盆花栽種場,此場由九位花農組成,向政府貸款補助建造,全自動栽種溫室,其中包含自動裝填培養土、自動灑水系統、營養液回流系統,並且所有流程動線皆規劃完備,創造出全日本盆花市場百分之三十的市佔率,著實令人驚訝讚嘆。隨後轉往參觀三洋太陽能電廠,此太陽能發電廠造型作成未來太空船的形狀,代表這綠能產業未來的方向,模型內有各種天文及物理的遊戲,藉此方法讓參觀民眾了解太空船的一些基本天文物理知識。緊接著趕往新幹線車站準備回東京OISCA本部,也結束了這次學習之旅的行程。

時間過的真快,這十天的體驗與學習轉眼就過去了,但不代表研習的結束,而是一種新的開始,日本農民對農
作物及土地自然環境維護的精神及細部的管理和民眾的環境保護觀念,都值得我們學習。也再次感謝OISCA中華民國總會的安排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國際處的贊助,讓我對農業有更深的體會。

沒有留言: